星期六, 1月 20, 2007

台灣製與日本製

「阿,嘿阿桑係日本製耶,甲昧腰酸」一個比較年輕的阿桑在我一直彎腰種植玉米苗時,因為腰酸到不行,尋問「阿桑喔,你們都不會腰酸喔?」後,給我的回答。他還自嘲說他自己是台灣製的,腰也會酸,只是比我好很多。當時我就在想,如果她是台灣製的,我想我應該是韓國製的,就是那種標準重看不重用的「ㄠˋ少年」。

不管怎樣,我在這邊務農時一直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北部或是都市,像他們這樣年紀(約55歲以上)的阿桑,應該是開始享天年作自己開心的事情的年紀,但卻發現很多幫忙人家種東西的阿桑都是這個年齡層,難道它們真的因為閒不下,還是真的生活困苦缺錢到必須靠打這樣的苦力工,以賺取基本的生活開消費?好奇的我在詢問下,得到的答案多是「阿,就係我們愛錢啊!」不過當然更基本的的結構性因素,依舊是農村年輕的勞動力外流造成。不然一天至少800元的活,在鄉下應該算是不錯的打工頭路。

和這些年過半百的歐巴桑一起工作,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可以仗著年輕耐操而掉以輕心,她們的速度與耐力可一點都不輸人啊。拿種小苗做例子,她們兩個人僅要花1個多小時便能把1500株小苗種好,同樣的時間我頂多種600株,工作時她們絕不分心,絕不聊天,就這樣彎著腰,一手拿苗一手拿小扁鏟子馬不停蹄的一路種下去。而我大約種了50株就得從彎腰轉換成蹲下的姿勢,要不就得站起來拉一下筋,否則腰真的酸到不行。速度當然比不上她們。心裡除了佩服外,剩下的就不甘,不過就算怎樣將悲憤化為力量,也趕不上她們的速度與進度。除了望那成排被她們種好的小苗興嘆外,別無他法。

這邊的雇主若要請這些超級勞工,除了要在下工後給依照工作時數給日領薪資外,還需要準備上午與下午的點心,若是工作從6點半開始,還必須準備早餐。歐巴桑的工作態度也不會像我以前打工的心態:老闆在就作認真點,不在就混一點,反正時間到就休息,甚至時間沒到就先開始和同事哈拉打屁。在這完全是一種彼此信任的顧庸關係,雇主沒說休息她們會繼續默默作下去,直到雇主「要求」說休息才會放下工作。休息時間也不會多ㄠ,自己覺得休息夠了,有吃到點心了便自己去返工繼續工作。上廁所或喝水也會先告知,工作若比預期提早結束,還會主動詢問哪裡還要幫忙,絕不會擅自休息。看在我眼中,我才能深刻體會,以前那個時代的人,為何能創造出台灣的經濟奇蹟,讓台灣擠進亞洲四小龍之列。

汗顏,一陣臉紅浮上臉頰,咬緊牙關忍著腰酸,和她們持續幹活,繼續努力發揮ㄠˋ少年不多的勞動力。

不管怎樣,每個時代都有其不同的習性,跨越兩個不同時代的她們,不管是日本製還是台灣製,都比我這不知啥製的人,更能適應這個社會。生活其實一點都不複雜,肯作就會簡單,這是她們給我的身教。

星期二, 1月 16, 2007

專業生產與家庭式休閒農業

到了雲林才真正見識到從事專業生產的農民厲害,一切都是在耕作面積擴大的前提下所進行的「應變」。面積一增加,工作量勢必增加,但在人工昂貴的環境下,不得不使用機械設備。因此,在這邊能由機械代勞的絕不假手人力,比如,犁田、做菜畦、採收、防治。但無法由機械代勞的部分,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資源下去發揮最大的效益與效率就成了我在這邊學習的主要項目。

拿灌溉做例子,我之前接觸到的灌溉方式不外就是拿水管澆水,最省工的也就是利用噴灌,前者耗時耗工,後者則需要初期的資材投資。在這邊最常見到的灌溉方是就是淹灌,就是將溝底灌約七八分滿的水,再由菜畦慢慢吸水的一種灌溉方式。淹灌先決條件一定要是在水量豐沛的地方,再來就是田區本身的平整與否。若是田區水平狀況不一致,在淹灌時就容易有灌溉過多會是不足的情況發生。曾問過當地農民為何不使用噴灌,得到的答案不是因為資材設備的昂貴而不願意使用,主要不使用的原因竟然在於管理上的麻煩而不採用。怎麼說呢?首先在使用噴灌前要先確認每個噴頭是通暢的,否則一堵塞要如何給予植栽水分呢?田區面積小還可以,但大面積的田區其噴頭數量一定多的嚇人,一個一個檢查,等查完應該已經大半天過去了。另一個管理不便的地方在於考慮未來要在該田區使用大型的耕耘機,勢必得將噴灌的管線撤離,就在這拆拆裝裝中,許多無謂的人力與時間就被消耗了,所以在南部灌溉多以淹灌進行。

另一個例子是除草,我以為有機栽培除草不外是利用人力慢慢的拔除或是用割草機,但在這邊竟然是用中耕機(俗稱鐵牛)來除溝邊的雜草,當然也得考慮不同作物而使用不同的方式。在使用人工除草的部分也不是像我之前學習的要用手將雜草連根拔起,而是用一種彎曲的小鐮刀將草頭削除,至於草根是否完全清除則不再是重點。問師姐原因,答案依舊是要考慮效率。

在專業生產上許多的種植的細節會被管理與效率的考量而被忽略,一開始這樣的「犧牲」還讓我頗感衝突,畢竟我一直以為要把菜種好,就需要從營造植物生長的最適環境去設計工作方法出發,但在這邊很多東西都不是從植物的需求或是對植物好做為工作方式上的考量,而多先從如何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其最大效益或是省工為主要思考,比如說補植栽避免菜畦上出現「破洞」,因為耗時耗工,而寧願放棄幾株產能。或是利用中耕機除草時,飛濺出的土讓可能會噴灑到植株的心部而造成植株長勢降低,也都在允許的範圍。

在這邊工作與學習的經驗,才真讓我體會到之前我的方式是如此的小兒科與浪費時間人力資源。家庭式休閒農業的工作方法與專業生產的耕作方式,基本上都沒有所謂的絕對對與錯或是好與壞。完全看由種植的目的與預期效果去做選擇與應變,只要有了選擇都會面對機會成本的問題,只要是自己能承擔的機會成本,我想都是好的方式。至於「應變」能力更是在當一個好農民另一個必備的條件。種菜如同養小孩,各個專家派別都有其可取之處,但並不是說只有一種方式才是唯一最正確的方式,在不同的環境背景下與經濟或是資源條件下,父母的應變能力,才是影響孩子能否健全的發展的主要條件。不過不管怎樣的應變方式,其中初衷仍希望菜長的好,長的健康。只要不是把菜或者孩子當成牟取另一價值的工具,我想都不會因為「取捨」而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星期四, 1月 11, 2007

重作馮婦 part2


誤打誤撞似乎是我生命的基調,不是廣論的學員的我竟能獲得加入他們的義工行列「試做」的機會,義工做沒幾天便有機緣遇到一位已經種了八年菜的媽媽師姐:曾美淑師姐與她的公公,就這樣在某種「安排」下,我有幸和這位一直想訓練年輕一代務農的師姐學習種植有機蔬菜。而且他還願意負給我微薄的薪水以貼補我的生活費。但我最在乎的仍是能不能在這段栽種時間中,真的學習到種植有機蔬菜的技巧,好讓我一步步邁入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中。所以當我遇到美淑師姐時,從他種菜的規模(一個人租下4地)與愛與人分享的心態(不論在種植技術上與蔬菜的分享上),我便知道他將是我另一個貴人與老師,在我身上又再次印證了「天公疼憨人」的真諦。

美淑師姐一頭栽入農業的過程很有趣,起先她是一位在學校當行政的人,從未做過農活的他,因為受到上師(日常法師)的感召,決定放棄都市的生活回到夫家故鄉雲林,發心種出健康的蔬菜供養給普羅眾生。師姐從種植玉米開始,恐怖的是一開始他便獨自開墾七分地,我在全盛時期(深坑當人長工時,也不過負責3分地而以)。啥都不會也不懂的她就這樣邊做邊問,邊問邊學,邊學邊種,從一開始受到婆婆的反對,到全家都支持她,我想除了毅力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那個時代婦女本身的韌性。這是我在和他一同工作時,不斷會從他身上看到的東西,這種韌性我真的學不來。

一開始和美淑姐相遇是在她的蕃茄園,幸運的是正逢蕃茄採收期,看到結實纍纍的蕃茄,當然義不容辭的下田去採收,更讓我欣慰的是美淑姐的回應,他說「幫忙可以,手要動,嘴巴也要動啊,要邊採邊吃,不要把自己真的當勞工,工作開心比較重要,累了要自己休息啊。」一點都不像斤斤計較的專業農業生產者,我聽說有的農民,種的有機蔬菜自己都捨不得吃,寧願去市場買便宜的菜來吃,完全誤解有機生活真正的本意。工作一陣子後,聽到阿公在趕鳥(烏秋),美淑師姐便說「爸啊,你不要敢牠們啦,蕃茄這麼多給牠們吃一點又不會怎樣,我們要做的是訓練牠們,教牠們吃東西要吃乾淨,不要吃一口就換其他顆蕃茄,要吃就吃完它……」這些不經意的對話,對我來說,都是與我的理念相合的部分,當下我就下定決心要好好跟他一起耕作。更讓我噴飯的是,美淑姐一聽到我對農業有興趣,他說「喔,真的是有上師的庇蔭,我就一直覺得一定要有年輕人來繼承來學習,這條路才走的長遠,希望你好好的學,我不會向外面的人交東西都留一手,這邊的師兄師姐也都不會,你認真的學,以後甚至給你一塊地種都沒關係。」在我飽餐一頓新鮮健康的蕃茄大餐後,打著飽嗝的我,撐起一貫的厚臉皮,感謝師姐願意收留我這樣的人。同時也在心裡跟上面的神說,我一定會好好的學習。

機緣也好、貴人也罷,只要是發自心裡真的想要做的事,在我不多的經歷中,好像都一切都會在自助人助與天助下,一步一腳印的走向心裡嚮往的烏托邦。希望大家也能盡快走上屬於自己的道路。

星期三, 1月 10, 2007

重作馮婦 part 1

終於又有了新的機會得以務農,這次多謝了之前參加有機志工種子培訓的同學的太太介紹,方能找到一整片皆從事有機栽種的田地。

原以為在農業大縣雲林找地耕作應該是很容易,但因為受限於經濟與之前種東西失敗的經驗而加入與住所距離不要太遠(約騎單車30分鐘距離以內)的條件,找一塊不用花錢租用的地就變的不太簡單。雖然在這裡租地並不是挺貴,但對目前仍未能找到一份餬口的我而言,任何的花費都是一個大負擔,尤其是固定支出的部分更是不能再有些許的擴張。另外耕作技術仍舊不足的我,也沒有把握真的能種出得以出售獲利的蔬菜。於是務農短期的目標先暫且放在學習栽種計數與繼續磨練欠缺勞動的身體。

就在這樣的心情下,我決定先從雲林地區的同學與朋友著手,詢問是否有機會可以學習耕作或是和他們一起種東西。首先找離虎尾較近的同學,一位虎尾農工退休的化學老師住在土庫,離虎尾僅12公里,在找房子的過程中,遇到一個屋主竟然也認識這位老師,並且透露這位退休老師的地竟然有四、五甲這之多。當然毫不猶豫的從他下手,看能否有機會與他一起從事有機耕作。結果不巧,拜訪當天他不在家,由他太太招呼我,在表明來意後,他太太跟我說了一個更有趣的地方,「福智教育園區」。

這是一個由佛教團體經營的私人教育單位,目前從幼稚園到高中都有在招生,未來還打算設立大學部。該學校教育理念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學生在心智未成熟前(至少是高中前)都不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電視、電腦等可能會殘害身心靈的媒介,加上學生都需住校,唯一的長假好像只有寒假還或是暑假,我不確定,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其餘的時間都待在學校裡,如此長的時間在學校,那學生除了唸書剩下的時間要幹嘛?答案就是從事勞動服務與耕作。聽起來是一個很不人道的學校吧,畢竟在人生最有活力的青春期竟然啥都不能去嘗試與經歷,只能乖乖的待在學校裡作一般學生做討厭的勞動耕作。但只要你跟這些學生接觸,你會發現他們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無聊,反而更能真正的學習如何與人互動,與自然為伍,從事勞動服務與耕作對他們來說好像是一種天職與天賦,每個人都樂在其中,並且非常的主動,當然還不至於有那種為了搶做勞動而爭執的狀況。而學校又很在乎學生的飲食健康,除了有機的食品外一律不提供更其他的食物,更甚者,為了給予學生一個健康的成長學習環境,學校周圍約125的田地,全被學校租下(同台糖公司租賃),不讓施用農藥與化學肥料的慣行農法在學校附近耕作,目前已有一部份合作生產農民或是信眾同學校承租土地,從事有機農業的栽植。

福智文教基金會不僅只有設立這樣的一個學校,同時他們也在積極推動有機的理念與生活,有機認證很有名的機構﹍「慈心認證」與有機連鎖店﹍「里仁」都是屬於他們的。不得不佩服他們在有機事業上如此全面性的推動。

不過要加入福智文教基金會相關的活動或是團體,必須要是「廣論」的學員,啥是廣論?全名為菩提道次第廣論,一部講述關於凡人如何成為佛的佛教經書。也因為這樣,那邊所有的工作者包括義工都是廣論的學員,這也是那位太太最擔心我進不去的原因,我目前仍不是廣論學員,雖能暫時進入他們的有機栽種班當義工,但不管是誰都明示或暗示我一定要盡快參加廣論的讀書會。聽說年三月份在虎尾會開一個新的初階班,到時我應該而且必須去參加。

既然是一個團體多少一定都其基本的文化,福智這個團體的文化又特別的明顯,明顯到只要看這個人的長相你就能分辨出這是不是廣論的學員,因為我不是,所以他們一下就能嗅出我的不同。他們基本上多少都吃素,人都是很和善的,都希望自己發菩提心到所有的萬物,並將所有的功勞成就都歸功於老師父﹍日常法師的庇蔭。儉樸與甘願做基金會安排的任何工作也是他們很大的特質之一。當然最重要的他們都像基督徒愛與人傳福音一樣,積極的向周遭的人推廣「廣論」。這也多少讓不瞭解的人有些不自在與不舒服。但是對佛教沒有啥偏見甚至有點好感的我,基本上是不會排斥,只是不知道廣論到底是啥樣的東西,為何唸過的人幾乎都會變成差不多的模樣?等我念了再看看吧。還有part 2 我會說說關於遇到的新老師曾美淑師姐,對了在那裡每個人都以師兄師姐相稱,我還在適應,呵呵。

星期日, 12月 11, 2005

製作鹹菜

製作鹹菜(台語:ㄒㄧㄥˇM鹹菜)
芥菜被蟲啃的不像樣,對以前的我來說,唯一的處理就是歸回給大地當肥料,這次帶了地主的媽媽和我一同去菜園,他讓我知道對這樣的菜的另一種處理方式,即將之製作成鹹菜。
以下為鹹菜製作方法:
  1. 採收後先將芥菜的爛葉與爛根與爛心的部分除去,並將一片片的菜葉剝下

  2. 將菜葉攤開用日曬或陰乾的方式將菜葉軟化,到用手折不斷的程度為止,注意要翻面,讓乾燥平均

  3. 將軟化的菜葉置於水龍頭下,像洗清柔衣物般輕輕的揉搓,過程中請維持菜葉的完整,目的不是揉爛而是清洗菜葉

  4. 簡單的瀝乾後,在大盆中灑上略多於平日炒青菜所放的鹽量,在輕揉之,讓鹽粒平均分佈在菜葉上

  5. 將抹好鹽的菜葉以頭尾相交的方式,整齊的放於大桶中

  6. 墊上塑膠布後用重物壓實。

  7. 將大桶放置於戶外經過日曬約一個星期後便算完成,過程中不可讓水分跑入桶內。

看似簡單的過程,其中有很多部分需要經驗去拿捏的,比如日曬或陰乾的程度,鹽巴的量,搓揉的程度,壓實後放置的時間,都沒有一定的標準,畢竟處理的是有生命的菜,再加上還得依據當時的天氣狀況來調整,雖然複雜,但掌握住就是要讓菜好好的發酵的原則,其實也沒那樣難。我是沒資格說簡單,畢竟我從未做過,根本搞不清楚發酵的程度與適合發酵的條件,這是我的第一次實驗。

傳統的保存食物的智慧真的很讓我著迷,首先他們沒有因為食物生產過剩造成得丟棄的浪費,再者保存的過程也沒有多耗費額外的能源,最後還能替食材找到新的口味去品嚐。而各地因氣候環境條件的不同,對食物保存也有不同的方式,亞熱帶的地區和溫帶一定不同,乾燥與多濕的地區也肯定不一樣。文化也在這樣的差異中,走出自己的特色。幸運的我,仍能在現在的社會中找到和以往傳統文化連接的蛛絲馬跡,歐巴桑們真是我的好老師。





星期一, 12月 05, 2005

半強迫的分享

種了菜就是要給人吃,採收對目前的菜園來說是為了讓菜長的更大的必要措施,疏下來的菜就成了「意外的收穫」。目前能提供的菜有小白菜、A菜、油菜花。除了小白菜勉強算是成熟外,其餘的兩種都是管理不當下的產物。尤其是油菜花,在肥料、水分不夠的情況下,提早抽苔,有的甚至連果莢都出現了。野菜的部分目前有ㄛㄉㄧ仔菜與山茼蒿,山茼蒿的量比較少。

沒啥買菜與煮菜經驗的我,對尚未成為盤中飧的菜其口感是否鮮脆幼嫩真的一無所知,即使被阿姨告知採回的油菜花老到不能吃,不信邪的我還是給它炒上一盤,品嚐後果然像在吃檳榔,許多的纖維是難以下嚥的,結論就是菜小不等於吃起來嫩。家庭主婦的經驗讓不諳廚房的我產生無比的景仰。在我的追問下,阿姨才跟我說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用手折折看,若一下子就折斷的就是嫩的,折不斷的就是老的,小時候沒幫媽媽整理過菜的我,到現在才知道原來撿菜挑菜也是一門學問。

菜採收後的處理也不能拖,只要是農產品在採收後仍會繼續的新陳代謝與呼吸,若沒有立即的冷藏就會因水分的散失,開始變軟、枯萎,像我這次就拖了一個晚上才開始作撿菜與分類,菜被我這樣一折騰都變的很不好看,我是興致勃勃的要分送給鄰居享受,卻一直被我爸與阿姨勸告「哪有人送這樣的菜給人家的?你自己吃就好啦!」,臉皮特厚的我依舊拿那一籃菜蹲在我家門口整理。

剛好是選舉投票日吧,天氣好應該也有關係,鄰居媽媽們都聚在巷子內聊天,看到我拿菜整理也過來和我閒聊,家庭主婦決不是哪種只會動口的人,聊著聊著,可能看我笨拙的可以,也和我一起蹲撿菜整理。撿菜的時候經驗豐富的他們,看菜一眼就知道我田裡缺水又缺肥的,跟他們說野菜叫ㄛㄉㄧ仔菜他們也知道,還跟我說小時候他們都是吃這個。不過聊完菜事,還是會要我好好找份工作,要不就把菜拿來賣,每個都一副媽媽經,深怕我會餓死一樣,雖然我真的已經快斷糧,但有危機殘有轉機不是嗎?我打算在去多找幾個人體模特兒的CASE來作。

這次送菜的感覺其實很像聖誕節去街上發糖果給不認識的人,看著他們露出燦爛的微笑,自己的心也跟著暖呼暖呼,也許這菜真的不好吃、不好看,但是卻充滿著我對身邊人健康的關心,俗話說:「施比受有福」得加上一個前提,即一種不求回報的施予,菜園現在雖然還是哩哩落落,但是已經能達成我的初衷,讓食物開始介入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看著他們彼此聊天,說著菜事或是我的未來事,一種滿足的微笑,綻放在我臉上。不過下次要記得摘更多的菜,也要勤快些早些整理,不要讓新鮮的菜成了垂頭喪氣的死樣。

不理不睬一星期後的菜園

這決不是為了作實驗或是好玩才有的紀錄,純粹只是因為要去當一個星期的居家看護,碰巧才有的機會。我一開始在淡水種菜的時候,曾用「不墾地栽培」法種高麗菜、青菜花,也有長達一個月不理不睬的紀錄,不過那時最後的收成大概只有五顆青菜花與結球不比拳頭大的高麗菜七顆,占總栽植顆數的百分之五吧。

聽起來很慘對不對,但是要注意的是「不理不睬一個月喔」,也就是在一個月內,我沒有澆過水、除過草、下過肥。它們能不死已經很讓當時的我相當訝異了,還能有收成真是讓我徹底的嚇到,不過也學到「不要小看任何植物的生命力」的道理。而現在我自己的菜圃也經歷了一個星期的不理不睬,以下就是我的觀察:

整個菜園遠觀的話,其實只會覺得綠意盎然,並沒有看到那一塊特別的慘,比如枯萎或是被菜蟲咬的不堪入目。不過綠意盎然不代表菜長的好,能確定的只有土壤肥力還夠,土壤內的水分尚充裕不至於讓植物枯死。綠意來自於生命力旺盛的雜草,不過原本的優勢族群鬼針草已不再是優勢,其的野草也努力的擴大勢力,有種春秋戰國群雄割據的場面,不論我認得的野草或是之前拔過有印象的野草,在沒有人為干預下,都自成一局小有氣候。而能吃的野菜,如ㄛㄉㄧ仔菜、山茼蒿,也輸人不輸陣,像被人灌了氣一般,足足大上了一倍。有趣的是,如果不管各種不同的野草種類,只單單看綠色濃淡分佈的狀況,就能大概知道這片約六十坪的的菜園,土壤肥沃度的分佈情況。基本上各菜圃的兩端都比菜圃中段來的茂密(肥沃),越往芭樂林方向走,綠色越少(不肥沃)。移植的福山萵苣區,小苗基本上沒變多大,野草同樣也不見其綠色勢力,株株的小苗依舊整齊清楚的排在菜圃上。

包心白菜區
葉子發育的情況仍有過於深綠的傾向,有的葉子表面開始出現類似小瘤狀物的突起,應該是病害。到了中午,周圍的幾片老葉,也都應為水分不足而略顯枯萎。之前有結球跡象的幾株白菜,在一個星期放任下,結球並未特別結實或是特別大,
可能是病害讓長勢降低的緣故。蟲害的部分,有出現黃條葉蚤的幼蟲,數量不多。

白蘿蔔區
這區應該是最充滿綠意的一區,不管是野草或是白蘿蔔都大上了兩到三倍,需要的只要再次清園除草,白蘿蔔的長勢應該會更旺盛。

紅蘿蔔區
該區靠近兩端的菜圃長勢較中央部分長的好,之前沒有做好疏苗的小苗,因為長大而顯出擁擠的感覺,至於野草,從之前到現在都沒有啥麼大發生的跡象,也就是說,該區的肥力應該一直都在欠缺的狀態,或是該區本身的保水力本來就很差,讓需要較多水分的野草長勢被壓抑,而相較之下,紅蘿蔔比較不需要水分,故能繼續以緩慢速度成長。

福山萵苣區
雖然沒有看到死亡的小苗,但長勢卻是慢的讓我擔心,長的最大的苗不過也較移植前多了兩三片葉子,真的想不出來是缺水還是缺肥。

菠菜區
和紅蘿蔔區有點類似,菜圃兩端的菠菜長得特別好,中央部分長的不是很理想,而抽苔開花的菠菜,黃花開始枯萎,應該準備要結果。野草長的和菠菜也不相上下,不過幸好野草多是能食用的ㄛㄉㄧ仔菜,就算沒有菠菜可以吃,至少仍有野菜能打牙祭。

大頭菜區
這區嚴重的是蟲害,雖然之前有捉過綠色菜蟲(小葉蛾的幼蟲)了,但現在卻換成斜紋夜盜蛾的幼蟲,已經被咬的剩下葉脈的葉子,雖然被中央長出的新葉取代,但新葉上點點的蟲屎,直指未來成長無望的結果,而幼蟲又是成群結隊的啃食生長點附近的葉子,一旦生長點被啃食,該植物想要再重新回復長勢,又得等上一段時間。繼續捉菜蟲便成了刻不容緩的工作項目。

芥菜區
和大頭菜區差不多,同樣遭到斜紋夜盜蛾幼蟲的危害,更慘的是原先健康長勢很好的植株,不知啥時被成蟲看上下卵當成未來寶寶成長的食物來源,許多葉子都佈滿了蟲屎,而幼蟲們還會聚集在新葉與生長點附近吐絲結網,平均看到蟲屎點點的菜上約有20條左右的幼蟲,真的會讓我捏蟲捏到手軟。情況若繼續惡化,我想我也應該製作辣椒水來噴噴,不過在殺蟲的時候,看到一種類似椿蟓的小甲蟲,用頭部前端的刺將體型較小的幼蟲頂起,似乎是幼蟲的天敵,可惜的是他們的數量還不夠到保護芥菜的程度,目前還是得靠我的雙手去捉蟲。

小白菜區
已經收了三次的小白菜,騰出的空間讓後起的小白菜得以繼續的成長,不過因為一個星期都未澆水,許多的小苗呈現纖維化的老化現象,植株明明是小朋友,卻不容易用指甲折斷根部,口感想必一定也不怎樣。真是苦了那些幫忙吃菜的鄰居朋友們。

A菜區
本來的長勢就因為撒種過密而停止,需要的就是大量的疏苗,幸好較耐旱的A菜沒有像小白菜那樣呈現「老化」的樣態,整區可以說是一點都沒變化。

菜園的管理到底要走「精緻」還是「粗放」,其實自己目前也沒個標準,一切都依照我自己的時間安排與心情決定,似乎對菜來說有點不公平也過於霸道,但是如果真要用「生產報酬率」的概念來評估我自己目前的管理,不論就產量與品質來說沒有一個能進入市場販售,在這樣「虧本」的情況,若只靠浪漫的熱情繼續維持這樣的興趣,未來我想一定會走入死胡同。目前肯定要修正的是如何降低人工的消耗,將剩餘的體力拿來維持整個菜園的肥料自給自足與永續生長的部分,而不是一味的補救,目前尚無頭緒的我,可能還得繼續當一個蠢蛋,為了澆水、為了拔草耗盡我的時間與體力。

星期一, 11月 21, 2005

不勞而獲

大自然給的寶,需要識貨的人方能得到,自知自己不是識貨的人,但愛與人抬槓的我就能有機會沾到識貨者的光。和隔壁的阿桑聊天原本只想問他長在他菜圃上的雜草是不是蒲公英,如果是的話想請他給我移植,雖然不是蒲公英但是阿桑還是陪我看一下我的菜園,我也想讓阿桑看一下之前我同學的媽媽給我的「蒲公英」(雖然和圖鑑上的不一樣)。

確定被我重快意掛掉的植物是「蒲公英」後,他沿著白蘿蔔與菠菜菜圃之間的溝走,隨手指著一株草根我說,「這是ㄡㄉㄧㄚ菜!拿來煮蛋花湯很好吃,花蓮慈濟的師姐,也都會拔來吃喔!」。我跟在旁邊好好的用心強記,怕下次自己認的時候又記錯。接著他又指著一棵草說,「這是山茼蒿,這吃起來會有點苦,但也很好吃!」我馬上拾起一片葉子,揉一揉,聞它的香味看是否有茼蒿的味道,果真有聞到茼蒿獨特的氣味。這名稱取的真是貼切!

熱心的阿桑不只教我認野菜,也關心我的家世(事)與借我地的地主家世(事)。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就是在這樣的「私密」交流分享下建立的吧。秘密交換的越多關係的深度也就跟著加深。不知道啥時開始,越來越找不到說秘密的人,不知是沒有了秘密還是真的沒有了對象,只依稀記得小時候的我,秘密可多得不得了。或許長大是秘密的減少也不一定!

手中拿著小鐮刀的她,看到很拿處裡的雜草也會「順手」示範給我看要怎樣對付這種匍匐在地,根系卻能延伸很深的野草。只是我腦袋還在回憶剛剛可以食用野草的模樣。他的話語與示範就如吹過的輕風,一飄及逝。但是我確定我已經不會認錯這兩種野菜。

其實以前念森林系的時候,有修過「本地植物認識」的課。課程的一部份就會帶學生去野外認識植物,同時講解其俗名的由來與其功效。但是似乎全還了回去,有點氣自己,當時不好好學現在才在這邊徒傷悲。不過幸好還有「肯學永遠不嫌晚」能安慰自己,好好的和菜與野菜作朋友,多去看看它們,一定能有些許收穫。

另外,我們現在所有的蔬菜,基本上也都是以前的「野菜」經過改良或是選種保留下來的,而我們常吃的中藥,更是從野菜中提取出來的。所以千萬別小看野菜的功用,假以時日,全球天氣再繼續惡化下去,到時採野菜來過日子的生活應該不遠,還是要把自己的眼光磨亮些,別隨便把能吃的野菜當野草來對待。